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注:1986 年,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司汤达看到 1928 年有关安托万.贝尔德案件的报道,以该真实事件为雏形,写的一本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长篇小说。
歌德称赞此书,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城维里埃尔木匠的小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德.雷纳尔当家庭教师时,与德.雷纳尔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进入贝藏松的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皮拉尔神父先生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德.拉莫尔小姐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德.雷纳尔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德.雷纳尔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地点:
维里埃尔、贝藏松、巴黎
人物:
于连.索雷尔
聪明、热爱读书、体质赢弱、相貌好看、高傲、蔑视富有、适应学习力强的木匠儿子。
大声诅咒自己崇拜的拿破仑、背诵拉丁文版的【旧约】以更真切地扮演虔诚的教士。由于高傲、自尊心,先后爱上了德.雷纳尔夫人和德.拉莫尔小姐。一个是真正的,单纯的,不考虑自己的情人,一个是进行头脑对抗的爱情。最终由于被策划的阴谋而冲动将自己一步一步将送上或者是自己走上了断头台。
德.雷纳尔夫人
近 30 岁,温柔、端庄、贞洁、爱天主经常祷告,离群索居漂亮的保王党女人。
与丈夫德.雷纳尔、瓦尔诺对比,对于连高尚的、自尊的、高傲的心灵产生好感。享受体验到了爱情后,无法自拔的陷入与情人的腻歪中,儿子的一场大病,让她幡然悔悟,受到内心的谴责,宗教观念所束缚,加上流言蜚语,门第道德的框架,不得已让情人离开。自己向天主祷告忏悔以掩埋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情。最后于连突然出现的枪杀,身陷囹圄使她抛开所谓,求情,相聚,毅然勇敢的表达内心所想,投入他的怀抱。
德.拉莫尔小姐
19 岁,百万嫁资,单纯、热烈、反叛,固执,虚荣,巴黎贵族的漂亮小姐。
贵族区的年轻人,缺乏思想,甚至缺乏感情。年轻骑兵上尉德.克鲁瓦泽努瓦侯爵,是家族理想准夫婿,但她觉得平庸乏味,想象成为他的妻子会感到厌倦。于连的出现,他的自尊心,他的冷淡,以为是对她的蔑视,过度虚荣心竭力使她去打乱于连的平静。不屑于名与力,认为于连是有才干、有野心,新的丹东,但委身后,感到羞耻。反而于连爱上了她,后来在高人指点后,学会假装冷淡,虚荣心促使她执着地爱上了于连。在于连最后的生命,义无反顾的求救求情,却无济于事,最后抱着情人的头颅,给他安葬,了却他最后的心愿。
辅助角色:
- 保王党人:
德.雷纳尔:虚荣心重,攀比,庸俗。
德.拉莫尔侯爵先生:旧制度时期的大贵族,法国贵族院议员,蓝绶带的获得者。 - 资产阶级:
瓦尔诺:小资产阶级,贫民收容所所长,圣会的周岁者,胆子大,活动力强,狡猾,厚颜无耻,讨好耶稣会会长。 - 教会:
- 谢朗先生:本堂神父(保王党人,仁慈)
- 玛斯隆先生:副本堂神父
- 皮拉尔神父先生:神学院院长(十分正直的人,冉森教派教徒)
- 德.弗里莱尔先生:代理主教和圣会头目
- 保王党人:
书名的寓意,我觉得更倾向这种说法:政治思想的对立,“红“指以其特殊的方式防抗复辟制度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者于连,“黑“”指包括反动教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黑暗势力。
小说真实的表露 19 世纪 20-30 年代时期法国社会现状,暗涌的阶级斗争。通过于连的一场一场政治立场对立的爱情,隐射当时法国散失的一些难能可贵品质,鞭挞了王朝复辟丑陋的一面:王朝复辟时期的残酷现实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
PS:
在阅读此书过程中,由于大量的侧重心理描写,直击人性的深处想法,第一次接触这类型小说,有点蓦然。阅读完毕后只留下故事梗概,作者的细节描写只是匆匆一瞥的印象,应该是自己的见识还过于肤浅,阅读环境不够安静,加上心里有些浮躁,突然阅读意识流小说类型经典小说,有点猝不及防,不能很好的适应。且行且珍惜。